close

2.長時間曝光 &拍攝模式選擇

     開始學習攝影是9月,在冬天藍調的時間其實很短,5~10分鐘就結束了,如果我用到F22,可能一張照片就要1分鐘,這樣沒時間再去作構圖的修正,所以當藍調出現的時候,我會使用A模式(光圈先決),然後光圈測一下,至少要讓相機曝光超過1秒以上。

    為什麼要先用「光圈先決」,因為一開始決定好光圈大小之後,到底要曝光多長的時間其實不是很清楚,所以先用光圈先決讓相機自己判斷一下,之後再跟根據拍攝後的照片微調。特別是有時候拍出來會發現有點過曝,此時要切換到「M模式」,光圈還是一樣,但是時間可以再減少,調整出一個適合拍攝的時間。

    長時間曝光可以用在拍攝車軌、平滑的水面等。另外拍攝倒影的時候,也可以透過長時間的曝光增加水面影像的呈現。

 (1)車軌拍攝

    車軌拍攝就是利用長時間的曝光,使感光元件一直保持曝光狀態,產生一個光的軌跡。如果拍攝的時候是面對來車,此時都是白光為主,白光看起來又會更亮,蓋過了車尾燈(紅色)。
拍攝車軌需要

  • 快門線:可以減少按下快門的時候造成的相機震動,也可以透過快門線去控制曝光時間。

  • 腳架:拍攝車軌的時間至少都超過1秒以上,所以使用腳架去長時間拍攝。

  • B快門:這是要根據拍攝地點而定,但是有B快門在拍攝的時候會更有彈性),利用快門線去控制時間,不用在去相機中設定曝光時間。GX1的B快門是120秒左右,但是長時間的曝光會造成雜訊的提高。

    • 圖一:信義路與基隆路的十字路口每個路口至少都超過1分鐘以上,但是曝光時間拉長又被左上角的燈光影響造成過曝,而且GX1的曝光拉長到120秒後整個畫質變得很差,最後只好各路口的車軌都是獨立拍攝,之後使用疊圖的方式。

    • 圖二&圖三:很單純的車軌,只要控制好構圖,然後看一下車流的狀況,這時候建議使用B快門,利用快門線去控制快門的開關,避免手按快門造成相機的震動。

    • 圖四:拍攝當天天氣好,空氣品質也不錯,所以整個照片拍出來感覺很有立體感,但是因為車流量不大,所以車軌數量不多。

 

圖一

圖二

圖三

圖四

(2)平滑的水面

     從圖五~圖七這三張照片來看,同樣的一個瀑布,因為曝光時間的不同,所產生的效果也不同,圖六與圖七因為曝光時間只差了1/2秒,所以效果比較沒有那麼顯著。圖五則是利用高速快門1/640瞬間凝結住了。

圖五

圖六

圖七

     圖八與圖九是在台北的美堤公園拍攝大直橋,圖八是太陽剛要落下,就算光圈已經縮到了F20,時間還是要1/100秒,所以還是看的到水面的波瀾,圖九則已經日落後,拍攝時間是24秒,整個水面看起就是平滑的一片。

    圖十是在高雄的圓山大飯店,當天風很大,所以沒辦法從水池中拍到倒影,但是因為長時間的曝光,所以水面是平滑的一片

圖八

圖九

圖十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揹著微單旅行去 的頭像
    揹著微單旅行去

    揹著微單旅行去~Travel Is Fun My EM1 & GX1

    揹著微單旅行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